生理学学习重点笔记总结

Kiaana Lv2

[buy]生理学体系极其庞大,本文仅保证非常粗略地尽量涵盖大多数部分,或许有很多重点未涵盖到,请在评论区提出,后续会补充。因此,完善这篇文章周期应该会比较长[/buy]

一、绪论

  1.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2. 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叫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叫内环境。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3. 自身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是自身调节。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自身调节。
  4. 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调节形式,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5.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6. 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 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等生理活动都是正反馈。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的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流动镶嵌模型基本内容

  • 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 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功能;
  • 寡糖和多链糖。

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 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脂质双分子层,因此,可以在细胞两侧自由扩散,扩散的方向决定于两侧的浓度,它总是从浓度高一侧向浓度低一侧扩散,这种转运方式称简单扩散。正常体液因子中仅有O2、CO2、NH3以这种方式跨膜转运,另外,某些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简单扩散转运。
  • 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处转运时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转运,但转运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因此,可以把易化扩散理解成”帮助扩散”。什么结构 发挥”帮助”作用呢?–细胞膜蛋白,它既可以作为载体将物质从浓度高处”背”向浓度低处,也可以作为通道,它开放时允许物质通过,它关闭时不允许物质通过。体液中的离子物质是通过通道转运的,而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例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则依赖载体转运。至于载体与通道转运各有何特点,只需掌握载体转运的特异性较高,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
  • 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低向浓度高处转运时需要消耗能量,称为主动转运。体液中的一些离子,如Na+、K+、Ca2+、H+的主动转运依靠细胞膜上相应的离子泵完成。离子泵是 一类特殊的膜蛋白,它有相应离子的结合位点,又具有ATP酶的活性,可分解ATP释放能量, 并利用能量供自身转运离子,所以离子泵完成的转运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体液中某些小分 子有机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的主动转运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它依赖离子泵转运相应离子 后形成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这时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易化扩散的同时将有机小分 子从低浓度一侧耦联到高浓度一侧。肠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这种继发 性主动转运。
  • 出胞和入胞作用是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出入细胞的方式。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 细胞分泌递质属于出胞作用;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吞噬异物属于入胞作用。

3. 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是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表现为膜外相对为正,膜内相对为负。

形成条件
  • 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离子不均匀分布);
  • 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
形成机制
  • 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不消耗能量。
特征
  • 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

概念
  • 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主要成分是峰电位。
形成条件
  • 细胞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差;
  • 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 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上刺激。
形成机制
  • 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所致;动作电位下降支–K+外流所致。
动作电位特征
  • 产生和传播都是“全或无”式的;
  • 传播的方式为局部电流,传播速度与细胞直径成正比;
  • 动作电位是一种快速、可逆的电变化;
  • 动作电位期间Na+、K+离子的跨膜转运是通过通道蛋白进行的。

局部电位

特点:①等级性;②可以总和;③电紧张扩布。

兴奋的传播

1.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兴奋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直径大的细胞电阻较小传导速度快。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以跳跃式传导(郎飞氏结),因而比无髓鞘纤维传导快。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2.神经在细胞间的传递特点是 ①单向传递;②传递延搁;③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4.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
  • 三联管的信息传递;
  • 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

肌肉收缩过程

  1. 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
  2. 终池钙离子释放
  3. 肌浆钙离子浓度增高
  4. 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
  5. 肌钙蛋白变构
  6. 原肌凝蛋白变构
  7. 肌球蛋白横桥头与肌动蛋白结合
  8. 横桥头ATP酶激活分解ATP
  9. 横桥扭动
  10. 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
  11. 肌小节缩短

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

  • 前负荷:在最适前负荷时产生最大张力,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或增加初长度,肌肉收缩力降低;
  • 后负荷:是肌肉开始缩短后所遇到的负荷。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反相关;
  • 肌肉收缩力:即肌肉内部机能状态。

待续(有点忙 懒)

大部分总结改编自生理学学习重点笔记总结 ,后续会加内容。

  • 标题: 生理学学习重点笔记总结
  • 作者: Kiaana
  • 创建于 : 2021-03-13 11:25:41
  • 更新于 : 2023-09-21 17:53:09
  • 链接: https://www.kiaana.cn/posts/physiology-key-notes-summary/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NC-SA 4.0 进行许可。
 评论